人格权

因家庭矛盾,妻子在微信群辱骂丈夫,是否构成侵权?

刘某与杨某是夫妻,婚后双方因家庭财务、子女抚养等问题产生矛盾,关系持续恶化。2025年3月,妻子杨某为发泄不满,在“3栋业主群”内公然发布丈夫刘某的身份证照片,并配文“骗老人家的钱”,该群成员80人。随后,杨某新建一个20人微信群,群内都是刘某的亲戚和同事,在

家庭 矛盾 侵权 人格权 婚姻家庭纠纷 2025-09-12 09:05  3

追风小叶二审的结局,没有悬念!记住,勿将命运押在追捧者身上!

2025年9月11日,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对上诉人何某某(网名“追风小叶”)与被上诉人罗某某、曾某某及原审被告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一般人格权纠纷案作出二审判决,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请看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的情况说明(也可直接忽略,选择往下翻):

站长 判决 庄志 二审 人格权 2025-09-12 07:44  4

成都地铁 “闪光鞋” 案终审落槌:当合理怀疑撞上人格权,法律如何守护公共空间的边界?

男子何某某因为鞋面上的金属片反光,被同车的两个女生当成了偷拍设备,双方吵到报警,警察查完说鞋子里根本没摄像头,女生当场道了歉,可何某某觉得对方态度太敷衍,咽不下这口气,一纸诉状把两个女生和地铁公司告了,索赔 5 万块。结果法院判了 —— 驳回他所有诉求,理由是

成都地铁 闪光 公共空间 人格权 落槌 2025-09-11 23:40  2

成都地铁案终审:合理怀疑撞上人格权,如何守护公共空间边界?

男子何某某因为鞋面上的金属片反光,被同车的两个女生当成了偷拍设备,双方吵到报警,警察查完说鞋子里根本没摄像头,女生当场道了歉,可何某某觉得对方态度太敷衍,咽不下这口气,一纸诉状把两个女生和地铁公司告了,索赔 5 万块。结果法院判了 —— 驳回他所有诉求,理由是

偷拍 成都地铁 终审 公共空间 人格权 2025-09-11 23:41  2

“AI恶搞案”司法启示: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边界

司法应引导智能向善,遏制技术向恶。9月1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涉人工智能案件审理情况并通报8起典型案例。人工智能技术“善”的核心在于以造福全人类为终极目标,而非仅服务于个体私利。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赵长新在通报中表示,法院在审理涉人工智能纠纷案件中要精准解析

人工智能 技术 司法 恶搞 人格权 2025-09-10 16:31  3

AI时代,声音也能被“偷”?

在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声音盗用”变得轻而易举——语音合成技术只需通过采集简短的声音样本,即可生成足以以假乱真的“虚拟人声”。尽管这项技术在无障碍交流、娱乐创作、智能客服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滥用导致的“声音盗用”现象也日益凸显,对自然人的

肖像权 民法典 人格权 赵瑞 翟羽佳 2025-09-10 09:56  3

吴京胜诉案:一场撬动法治、商业与文化深层变革的标杆事件

2025年9月,演员吴京在与天创国际控股(广州)有限公司、淮安顶大家居有限公司的人格权纠纷案中胜诉,获赔21万元。这起看似普通的明星维权案件,实则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法治建设、商业伦理、文化传播等多个维度激起了层层涟漪,成为观察中国社会转型期规则重构与价

商业 法治 吴京 民法典 人格权 2025-09-04 16:32  5